<td id="azwx9"><strike id="azwx9"></strike></td>

    王一川:用“四力”鍛造自身 做新時代傳媒人才

    ——全省媒體新人增強“四力”新聞業務(寧波)培訓班學習心得

    8月5日至9日,浙江省記協主辦的2019媒體新人增強“四力”新聞業務專題培訓班在寧波召開。我有幸參與這次培訓,與來自省內各家媒體的百余名新老記者相識相聚,一道學習,共同探討媒體行業的當下與未來。
     
    用“四力”要求與衡量自己

    浙江省記協副主席俞文明和秘書長傅亦軍兩位老師,深入淺出地傳達與講解了習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重要講話的精神,并指導年輕新聞工作者如何踐行“四力”。

    2018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提出宣傳思想工作要著眼“三新”、增強“四力”,即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強腳力,就是要加強調查研究、始終走在路上,新聞工作者要到現場去、到第一線去、到老百姓和群眾中間去。強眼力,就是要不斷淬煉觀察力、發現力、判斷力、辨別力,只有通過敏銳的洞察與深入的思考,才能辨是非,分真假,斷美丑。強腦力,不僅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更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看本質,辨是非。強筆力,就是要勇于表達、善于表達、及時表達。面對全新的傳播環境,筆力就是制作融媒體新聞產品的能力。

    對于初入媒體這一行業的年輕記者來說,面對紛繁復雜的輿論環境,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力”要求就是最佳的工作指南。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力”是新聞工作者的坐標軸,我們要在具體的工作中朝著這四個象限去拓展、去延申。要把“四力”當作度量衡,來考察我們的每次采訪、每一篇稿子、每一個融媒體產品,是否都有這個方向的努力。我們要在實踐中切切實實地走好每一步,點滿“四力”的各項技能點,只有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應對全新媒體環境下的新問題。
     
    用新知識新手段適應新時代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智能設備的發展,微博、微信、梨視頻、B站、抖音等各色社交媒體平臺、新聞資訊平臺層出不窮,他們的目標受眾、用戶偏好、內容模式各不相同,國內的媒體環境不僅僅面臨著媒介介質的淘汰更替,而且也面臨著受眾分散、傳播不足、噪音增多的難題。在這樣復雜的背景之下,官方媒體該如何迅速占領新媒體,如何擴大傳播力?

    浙江省網絡視聽節目協會副會長錢黎明老師,為我們講授了在全媒體時代下,記者該如何作為。他認為,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第一價值是快,記者要即時報道、滾動報道、過程報道;要利用新技術、 新手段做到原生態傳播;利用好網絡媒體快速、立體、雙向、整合的優勢,來做全方位、深層次的深度報道;要積極利用好民間線索、民間資源;在制作新聞產品時要有互聯網思維,要追求提升讀者的用戶體驗等等。

    浙江日報數字編輯部主任記者黃昕用豐富的數據新聞、H5案例來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如何“用圖像講故事"。黃昕提出,信息可視化不是換一種表現形式,而是要利用圖像的表達優勢來傳播新聞。在信息制圖時,不僅僅要尋找獨特的視角,而且要擅用不同技術,增加交互設計,用社交心理來考慮讀者的分享意圖。

    技術的沖擊也僅僅是介質層面的,真正改變傳播環境的是人們媒介習慣的變化?;ヂ摼W的發展,使得信息的易得性大大提升,但也導致了用戶接收信息的淺層性與碎片化,也正是如此,對注意力經濟的討論在當下會如此熱烈。我們媒體,尤其是官方媒體,在廣大受眾嚴重一直有一種“嚴肅”與“權威”的形象,在天然地具有“草根性”的互聯網媒體面前,我們一方面可以變換姿態,用新鮮的技術手段、親民的話語模式來傳播新聞,一方面在重大事件和謠言面前堅持“嚴肅”與“權威”。

    優質內容是新聞的立身之本

    媒介日新月異,但無論是紙媒時代、門戶網站時代,還是客戶端時代、小程序時代,講清事實、講好故事永遠是新聞的立身之本。

    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吳生華教授從新聞創優的角度講授了新聞文本寫作的規范性和優化方式。他將一篇篇獲獎新聞拆解,大到文本的信息含量、意旨提升、謀篇布局,小到遣詞造句、采訪對象的選擇等角度都進行了精準剖析。吳老師還列出諸如主體事實和背景缺失、消息寫作不規范等新聞創優的十大問題,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具體的范例。

    浙江之聲新聞中心高級記者李方存老師以主題報道創作為主題,講授了主題報道寫作類型和創新手法。對我們這些剛入行的“萌新”記者來說,在目前的工作中接觸重大主題報道的機會較少,而且這一類報道新聞性不強,并且難以操作。對于重大主題報道的難點,李老師從10個方面進行分解,例如提煉具有典型意義的材料、以點上故事反映面上主題、挖掘地域性典型經驗等。

    來自寧波電視臺的閆全老師以中國好筆貝發造、淳安被拐女童案入手,剖析在當下新聞傳播的定力與新聞力。甬派新聞客戶端的張璟璟老師則分享了她是如何策劃、編輯世界第一大港成長記這個融媒體新聞產品的過程。
     
    常懸一把道德與底線的戒尺

    除了傳播理論與新聞業務的指導之外,本次培訓還設置了新聞倫理方面的課程。來自浙江省新聞道德委的陳青華老師,則以更為真實的案例向我們介紹了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遇到的風險與危險,并清晰地點明了記者工作的邊界所在。

    在報道新聞時,我們不僅要主動遠離有償報道、虛假報道、低俗報道、不良廣告這新聞“四害”,而且要破除對互聯網資源的習慣性依賴,避免新聞侵權、洗稿的低劣做法。在具體的報道中,要平衡新聞來源,明辨真相是非,對我們發出去的報道負責,對我們的采訪對象負責。

    新聞事業是社會的瞭望塔,記者是真實歷史的記錄者。我們是具象化的媒體,我們擁有的不僅是一只可以寫作的筆,我們擁有的是媒體的響聲,是千萬讀者。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詞一句,都在記錄著這個時代發生的點點滴滴,經過歲月的沉淀與洗滌,這些文字就成為了后人研究與還原當下生活的史料。對于我們手中的筆和紙,我們必須不停追求真相,必須永懷敬畏之心。

    為期五天的學習中,我們還走訪了余姚市梁弄鎮橫崁頭村,不僅近距離地觸摸到了紅軍抗戰的艱苦奮斗史,更見證了崁頭村走向富裕的辛勤創業史。培訓時間很短暫,但學到的內容卻很豐富。既有來自浙江省記協、新聞道德委的老師,高屋建瓴地傳達講解新聞政策與輿論工作,也有來自浙江日報、浙江之聲、寧波電視臺、甬派新聞的一線記者分享工作經驗與采訪故事,還有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教授指導新聞文本規范。除了案例鮮活、內容扎實的課堂教學之外,還有現場采風活動,真正做到了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時間:2020-10-20 來源:浙江省記協
    作者:王一川(浙江日報) 編輯:劉卓文
    av无码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美女一级ba大片免色无遮住,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小说,欧美性猛交高清58
      <td id="azwx9"><strike id="azwx9"></strike></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