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azwx9"><strike id="azwx9"></strike></td>

    2023年,市縣融媒體發展呈現這些特色

       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重要指示十周年。10年來,我國媒體融合中央、省、市、縣的四級布局縱向體系逐漸打通,而伴隨智能化與數字化賦能,全媒體傳播體系也漸趨形成。在四級布局中,發端于2018年的縣級融媒體中心也走過了5年的發展歷程,從基礎框架搭建轉向了系統結構深化;而處于中間地帶的市級媒體,在2022年也開始持續發力,2023年全國地市級媒體集中掛牌成立,并逐漸發揮承上啟下作用。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可以說是我國媒體深度融合戰略中范圍廣泛且持續推進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2023年,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在體制機制、平臺運行、國際傳播等方面呈現出深度融合與系統布局的亮點與特色。

       系統化布局:頂層設計優化體制機制

       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處在媒體深度融合的基層布局,其發展同樣受到政策規范與制度導向的影響。隨著“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寫入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扎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首次寫入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我國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也迎來了政策紅利期。在政策驅動下,迎來了規范化視角下組織框架與頂層設計的完善階段。

       在2022年中宣部、財政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地市級媒體加快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后,全國范圍內60家市級融媒體中心試點單位快速發展。與此相適應,2023年2月,中宣部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編制了《市級融媒體中心總體技術規范》等5項技術標準規范,市級融媒體中心由此進入了規范發展階段,在數據、內容、接口、網絡安全、技術系統、多元服務等方面均具有了可參考的模式。這與2019年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的規范文件相對應,共同構成了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的框架體系,從政策規范的角度為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了頂層邏輯指引。

       除技術規范以外,市級融媒體中心結合政策導向、自身發展情況,從體制機制層面也逐漸形成了3種發展模式,作為體制機制創新為媒體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觀察視角。一是較為典型的報臺合并模式,即地市級報社與地市級廣播電視臺打破機構壁壘,完全合為一個新的融媒體中心;二是報臺繼續獨立運行,部分地市結合各自媒體發展情況作出的適應性策略;三是在報臺不合并的基礎上,部分通過內容融合、渠道融合等形式進行媒體融合發展,比如江西南昌市就因地制宜采取報臺不合并,但采取一些業務融合的形式。雖然未進行報臺合并,但2023年6月,依托南昌日報社組建了南昌市融媒體中心,采取機構合作、內容融合的形式進行市級媒體融合建設,將電視、廣播、日報、晚報等內容生產進行集中調配、整合編輯、資源與利益共享,推出“洪觀新聞”客戶端。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甘肅、江西及浙江等省份的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步伐較快,3個省份共同點均是除省會城市以外,其他設區市均已完成市級融媒體中心掛牌組建工作。之所以有這么迅速的建設成效,得益于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以江西為例,其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成立了江西省融媒體推進中心,作為省委宣傳部直屬事業單位,以獨立機構的形式統籌推進全省融媒體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其省、市、縣三級融媒體聯動指揮體系的作用和機制。在市級層面,浙江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也牽頭成立了輻射下轄縣區的7個融媒合作中心,建立健全了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的一體化資源共享機制、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創新了市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協同、聯動及貫通體系。

       智能化賦能:技術平臺打破地域限制

       當前,媒體智能化應用逐漸普及,媒體融合的智能化范圍也逐漸由中央、省級媒體拓展到市縣兩級媒體,其中智能化突出表現在媒體的平臺建設上。

       2022年以前,我國媒體融合平臺建設是以“中央—縣級”或“省級—縣級”的形式存在。在市級融媒體中心大規模試點建設之前,我國的市級融媒體中心處在省級媒體平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體系框架之外。2022年以后,在政策導向明確、發展定位清晰的基礎上,我國媒體融合的平臺建設也隨著四級融合布局的完善逐漸嵌入了市級這一中樞環節。市級融媒體中心平臺逐漸與省級媒體平臺、縣級融媒體中心加強了技術對接、內容共享與資源聯動,市級融媒體中心已經擺脫了四級融合布局“空心地帶”的傳統定位,成為媒體深度融合中的“中流砥柱”。特別是2023年2月《市級融媒體中心總體技術規范》等5項行業標準的發布,進一步要求市級融媒體中心與省級媒體技術系統、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技術系統和外部平臺進行互聯互通,提升技術支撐與技術輻射能力。

    浙江以“天目藍云”為技術底座,打造“潮新聞”客戶端。

       在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的平臺建構中,目前大部分仍然處在引入外部技術平臺層面,由于部分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自主研發力量薄弱,對技術應用和掌握程度滯后于商業平臺,需要借助外力進行技術突圍與創新。部分省份的市縣融媒體中心選擇與中央級媒體技術平臺合作,比如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持續為云南、江西、山西等省份提供技術支撐與指揮調度平臺建設。河北邯鄲新聞傳媒中心通過引進技術平臺形式推進市縣兩級融媒體平臺互聯互通,形成“大平臺+小平臺”“綜合平臺+行業平臺”的平臺管理體系。2023年年初,浙江通過“傳播大腦”打造統一的“天目藍云”平臺,打破區域內各市縣兩級媒體的地域隔閡,以AI技術打通數據資源、廣泛鏈接內容、統籌技術服務,將各市縣媒體的新聞、政務、服務聚合,再通過技術集成中心、數據交互中臺與融合傳播中樞,實現媒體深度融合“跨域”大融合的目標。在AIGC的浪潮下,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搶占機遇謀求創新。2023年3月,浙江長興縣融媒體中心客戶端“掌心長興”率先完成百度“文心一言”內測,成為全國首個接入“文心一言”的縣級媒體,將AIGC納入內容生產環節。

       與此同時,自主研發技術平臺也成為市縣級融媒體中心技術突圍的手段之一。目前看市級融媒體中心自主研發能力較強,江西撫州市融媒體中心不僅自建團隊開發客戶端等技術方案,在技術完善過程中還通過技術輸出實現部分營收;浙江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于2023年1月掛牌同時啟動了融媒科技公司組建工作,力求構建全市融媒體中心技術支撐生態系統。

       國際化傳播:優勢內容提升傳播效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聚焦到媒體深度融合,市縣級融媒體中心也在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方面逐漸發力,部分市縣兩級融媒體中心紛紛成立國際傳播中心等,以機構完善促進內容生產與形象傳播,從對外展示形象、對內提振精神兩個維度開展國際傳播與城市形象內容生產。

       總體來看,2023年國內市縣融媒體中心紛紛成立國際傳播中心,從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基層布局國際傳播是本年度的熱點。在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方面,市縣級融媒體中心依托自身區域資源稟賦,立足區域,向上謀求平臺合作、向下聚合優勢資源,以技術、內容等形式不斷提升傳播力、影響力。例如,在向上謀求平臺合作中,2023年12月,江蘇南通廣電傳媒集團與中國日報社共建南通國際傳播中心,這是江蘇省內首家市級媒體中的國際傳播中心,將市級融媒體中心地域資源與央媒國際傳播優勢有效結合,開啟了央媒與市級媒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在向下聚合優勢資源中,2023年4月,廣西柳州市國際傳播中心在柳州市融媒體中心成立。柳州市融媒體中心充分依托地域優勢資源,以“柳工”等大國重器為契機進行“名企外宣”,以“柳州螺螄粉”等極具網感化與國潮形象的網紅美食進行城市傳播。與此類似,江西景德鎮市融媒體中心依托日報社與廣播電視臺,在機構整合后成立了景德鎮國際傳播中心,上線英文網站“愛景德鎮”(IJDZ),在2023年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期間運用愛景德鎮網站,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賬號向世界各國精準展示景德鎮風土人情與人文歷史,開展Z世代國際青年文化交流活動,在國際傳播平臺與國際交流活動中大力推廣“國際瓷都”,深度挖掘地域內容傳播優勢資源,通過“內容+活動”的形式不僅提升了市級融媒體中心的國際傳播能力,也提升了用戶聚合能力。

    充滿活力的海南文昌市融媒體中心。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當然,國際傳播的下沉趨勢不僅體現在市級融媒體中心。成立于2022年6月的海南省首個縣級國際傳播中心,由海南文昌市融媒體中心、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聯合共建,以央媒平臺的內容與傳播優勢助力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成立以來,文昌市融媒體中心以文昌航天、“僑鄉”、臉譜、公仔戲非遺文化等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元素創新城市敘事,2023年春節期間通過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開展“兔年城市家書”系列傳播活動,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提升了文昌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原創化、地域化的內容,貼近化、年輕化的活動,市縣融媒體中心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出發點,著力構建中國話語體系與敘事體系,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作者黃楚新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許可系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時間:2023-12-25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作者:黃楚新 編輯:劉卓文
    av无码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美女一级ba大片免色无遮住,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小说,欧美性猛交高清58
      <td id="azwx9"><strike id="azwx9"></strike></td>